穆小平,地質工程師,現任冶金地質二勘院西藏地勘部副經理,主持西藏片區地勘業務工作。自1997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守野外一線,投身于地質事業,用腳步丈量大地,用汗水譜寫業績。
險象環生 堅守工作不退縮
穆小平剛參加工作,恰逢地質找礦的低迷期,他被安排從事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經過短時間的實戰鍛煉,他很快就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在負責福建可門火電廠這一重點地質勘察項目工作期間,他參與了初勘、詳勘、補勘全過程。由于項目組人員較少,他一人負責多個鉆孔編錄,為了保證工期和質量,他經常加班加點,有時甚至會工作到凌晨兩三點。該項目工作區位于淺海灘涂,大部分鉆孔布設于海上,需等待退潮后,才可進入灘涂開展放樣工作。為保證放樣準確性,他要深入淤泥達到1米深的灘涂,每一步都非常艱難,每次完成放樣工作后,都感覺渾身像散架了一樣。在鉆孔編錄中,為了保證鉆孔質量,他全程跟鉆,現場技術指導和巖芯編錄。因長時間置身于搖晃的工具船上,“后遺癥”相當嚴重,晚上在家睡覺,都感覺自身還在搖晃。他的精益求精,為工程順利施工提供了堅實的質量保障。
2005年,穆小平終于回到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地質勘探領域,2007年被派往新疆地區工作,一去就是5年。他克服了工作區崎嶇、高溫、干旱、地廣人稀等惡劣環境,終日與風沙和烈日為伴,足跡遍布阿勒泰、塔城、哈密、伊犁等地區。在他的回憶中,有一次與同事進入哈密的熊鳳灣礦區開展工作,因帳篷的密封性較差,每天吃的飯菜里和被褥上都是細沙子,他們調侃著說“我們從不缺調味料”。清晨,他們早早開展野外勘查,下午兩點必須得返回駐地。工作區的室外溫度最高可達40多度,帳篷內也是30多度,太陽灼燒得刺疼,為了涼快些,他們休息時寧愿躺在床底下。還有一次是在庫爾木圖礦區,由于當時在修路,每次進出都要一兩天時間,他們就決定住在礦區,這一住就是二十幾天。每天除了要當心毒蛇與蝎子,還要防備著礦區的熊和狼。由于該區域沒有電和信號,長時間無法與家人聯系,甚至有職工家屬找到單位,說他們失聯了。
2014年8月,穆小平在西藏丁青縣西浪達進行礦產地質調查時,他和隊友剛翻過5200米山脊,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很大一群巖羊,停棲于山的背面,離他們很近,巖羊看到他們也沒有因驚慌而遠離。他和隊友雖好奇于此,但當日安排的調查路線催促著他們前進,他們只能與巖羊群匆匆告別,繼續前行。后來他們從項目組組員處得知,在他們東邊的調查路線上有狼群,巖羊群懼怕狼群的包圍,不敢外逃,只能聚在一起。聽到此,他們有些后怕,還很慶幸與狼群擦身而過。2014年10月,穆小平和隊友在類烏齊縣的長毛嶺鄉填圖,早上,他們從山溝向上攀爬,爬至半山腰時,東面山頂上匍匐著一頭與牦牛顏色一樣的動物,當時他驚訝這個季節牦牛怎么在5000多米的山頂,但沒有多想,只想努力完成工作。待翻過山嶺返回時,發現它還在,這時出于安全考慮,他們謹慎前行,在距離200米的地方停下來觀察。時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后,動物站了起來,居然是一只大約有400多斤的棕熊。他們不敢出聲,備好應急自救、器具防護并趕緊往上風口有序撤離,遠離它安全下山。
西藏雨季的天氣變幻莫測,前一刻還風輕云淡、陽光明媚,下一秒便會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在高海拔的山區,六月飛雪也只是尋常事。有一次上山開展工作,經過一處河溝,出發時里面的水還很小,但因為上游下暴雨,回來的時候,河水已漲至一米多深,且水流湍急。野外安全守則和安全教育培訓時刻警醒著他們,不能輕易冒險趟過去,但眼看天色越來越黑,終于在原地等了3個小時后,水位降至1米,他們十幾個人拄著登山杖,綁著安全繩手拉手,抵抗著河水的刺骨疼痛趟了過去,安全返回駐地。
野外工作中,像以上的遇險狀況常有,但穆小平從未因此畏懼、退縮,而是堅定地前行。
總結經驗 找礦取得大突破
2012年,穆小平擔任西藏努日銅多金屬礦區詳查北礦段項目組長,在4月份的一個鉆孔施工編錄中,他發現鉆孔資料沒有達到詳查設計方案預期成果,在與詳查總指揮溝通后,決定帶領團隊對努日礦區北礦段區域進行重新填圖,重新圈定礦體進行查找和驗證。他們克服高原缺氧,努力工作,每天在沙地和荊棘中穿行,在漫天黃沙中驗證工作。在對地表進行填圖后,結合已施工鉆孔資料,總結了北礦段成礦規律,對北礦段詳查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在礦區詳查工作中,他仔細觀察,認真負責。在北礦段溝邊,發現了與礦區鉆孔主要礦體底板一致的巖石,他認為在上部可能存在主礦體,第二天組織團隊全體人員一起,早上很早從山腳向上,尋找地表露頭,終于發現了地表出露的主礦體,厚約30米,特征與鉆孔主礦體一致。通過槽探和鉆探控制,均發現了較好礦體,為北礦區約3千平方米范圍內找出了好礦,增加北礦段詳查資源量,為礦區創造較大經濟價值。
勇挑重擔 敢于亮劍爭佳績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勇敢實踐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不倦前行的人,才有機會到達目的地。2020年,穆小平接受院里的安排,勇挑重擔,重回西藏,擔任院西藏經營部負責人。他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及企業的常態走訪對接,持續鞏固拓展西藏“根據地”市場。經過他的努力,與西藏大冶一起,完成了努日銅礦區北礦段詳查礦權延續工作,在不縮減面積的前提下,成功取得新一輪的勘查許可證。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技術單位的協作,取得并實施完成了西藏桑日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項目,項目質量在山南市技術評審中排名第一,在西藏自然資源廳技術評審中,位居第三。之后又參與并中標了桑日縣城市規劃專項設計和國土空間詳細規劃項目,為拓寬西藏地勘工作市場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業績,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他在完成所在經營部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參與冶金地質二勘院在藏各項目地方關系協調,促進本單位在西藏項目的順利進行。近年來,西藏礦業權管理及項目實施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環評、林草勘、土地復墾等當地政府部門的新舊要求及礦權所在地老百姓的不支持態度,嚴重影響西藏項目工作進展。他積極為項目的推進出謀劃策,協助處理地方關系,克服重重困難,想方設法推進項目工作,及時辦理環評、林草勘、土地復墾等手續,確保各項目順利推進。
深入群眾 熱心援助暖藏民
記得2015年,穆小平作為西藏丁青超基性巖體鉻鐵礦調查項目的技術負責。項目工期緊,按照計劃一進駐丁青就需要馬上開展工作。但是由于當地藏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導致項目組遲遲無法開工。穆小平多次深入藏民家中走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積極宣傳國家有關政策,設身處地為他們分析存在的問題,說明項目組進駐工作的特點和做法,盡力消除群眾的疑慮和后顧之憂,同時主動幫助當地民眾解決實際困難,增進了與村民的友誼,提高了村民對進駐項目的信任度,取得了村民對項目工作的支持,為項目順利實施創造了條件。
在西藏十幾年,穆小平始終尊重藏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主動了解藏民族政策,加強與當地藏族同胞的溝通交流,避免影響民族團結的事情發生。他經常受院黨委的委托向當地鄉村村委、小學、孤寡老人、困難戶開展獻愛心捐助活動,適時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與藏族干部互幫互助,相互促進。2023年在與桑日縣卓吉村開展“迎中秋慶國慶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中,卓吉村支部向我院西藏駐地送上了“扎根基層,破難題;鼎力相助,得民心”的錦旗,生動體現了我院西藏項目與當地群眾的“藏漢一家親”的密切關系,更為我院在西藏長期開展地質工作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斗轉星移,滄桑變化,昔日年輕充滿活力的技術青年,如今已50多歲。“選擇了地質,就選擇了艱苦,不管任務多困難,工作多繁重,野外條件多艱苦,我們都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工作。”這是穆小平常說的一句話。他就是在地質找礦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精心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把一份平淡無奇的工作干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努力傳承著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地質精神。由于長期奮斗于野外一線,野外工作的飲食、作息不規律,讓他患上高血壓。身體的不適并不能阻止他對工作的熱情,他仍然如同一個堅強的戰士,在雪域高原上挑戰自我,挑戰極限,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